食安快线通用版app下载

食安快线通用版app下载介绍你的位置:食安快线通用版app下载 > 食安快线通用版app下载介绍 > 寒冷依旧!楼市,没有翻篇

寒冷依旧!楼市,没有翻篇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5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10月份的房地产行情,本号在月初根据克而瑞披露的数据,第一时间做出了分析,得出了四点结论:

第一,10月份一线楼市的确很火热。

第二,二线个别城市火热,大多数城市表现平平。

第三,全国整体成交仍在底部。

第四,这一轮救市效应在10月底就在走弱。

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,再一次佐证了这四点结论。

01

房价,下跌仍是主流

国家统计局披露的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价格数据显示:10月份个别城市房价扭转了下跌局面,但整体下跌趋势没有改变。

整体方面,10月份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2%;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5%;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5%。

更能反映市场价格变化的二手房,10月份一线城市上涨0.4%,为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;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.4%;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.6%。

相较于9月份,虽然跌幅收窄,但仍在下跌。

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扭转了下跌态势,出现了上涨。

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,毕竟10月份的行情是属于一线城市的狂欢,而二三线城市则继续下跌。

这也符合上面四点结论中的第一条、第二条和第三条。

具体来看,10月份70个城市中新房环比上涨的城市有7个,按涨幅大小依次是上海、太原、厦门、平顶山、桂林、沈阳、深圳。

10月份70个城市二手房环比,改变了以往全线下跌的情况,有8个城市上涨,分别是北京、杭州、深圳、重庆、成都、上海、厦门、武汉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国家统计局

上海、厦门、深圳三座城市10月份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,价格环比都在上涨。这与其10月份火热的行情相对应。

上海方面,上海中原地产披露的数据显示,10月份新建住宅成交面积64.3万平方米,环比增加39.8%,同比增加14.4%。二手房成交24376套(网签数据),环比上涨了54.25%。

厦门,10月新房成交量创三年新高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了46%。

深圳,10月份新建住宅网签套数4153套,是9月份1686套的2.5倍。二手住宅网签套数6118套,是9月份3191套的1.9倍。

以上都是短暂行情拉动所致。进入11月份,除了深圳热度在延续外,其余如上海、厦门,都在转弱。

上海方面,上海中原地产披露的数据显示,上周(11.4—11.10)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1.19万平方米,环比减少58.04%。

厦门上周新房成交量环比腰斩了。

二手房,也开始走弱。

以此来看,11月份他们的价格,又将转跌。

有趣的是,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,在全盘放开限购,在成交量起势的背景下,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仍在下跌。

可见广州楼市的复苏有多艰难。而且,广州的行情在进入11月份之后,又下来了。

进入11月份,新房网签量又跳水至2024套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广州市住建局

02

全国整体成交量仍在下跌

10月份的行情是属于一线和个别二线城市的,全国整体成交仍在底部,这是本号月初分析数据的时候,得出的结论。

克而瑞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:

百强房企10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354.9亿元,环比增长73%,同比增长7.1%,业绩规模达到年内次高。

从数据来看:

一方面,从环比来看,10月份百强房企成交量的确大涨了,但成交绝对金额4354.9亿元,仍只是年内第二高,成交金额还不及6月份。

另一方面,从同比来看,2024年10月份成交金额4354.9亿元,比去年略高一些,但也仅仅是高过去年,纵向对比,仍是2019年以来的第二低。

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官方数据,比机构披露的数据还有冷:

第一,房地产投资跌幅,非但没有扭转或者收窄,还在扩大。

1-10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309亿元,同比下降10.3%;其中,住宅投资65644亿元,下降10.4%。

来源:国家统计局

第二,商品房成交量,比9月份还要低。

1-10月份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7930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5.8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7.7%。新建商品房销售额76855亿元,下降20.9%,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.0%。

来源:国家统计局

为了更直观看出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情况到底如何,本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每个月数据,梳理了一张表格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国家统计局

可以看到,10月份无论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,都比9月份还要低。

以此预估,到今年年末,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将从去年的“双11”跌至“双9”。

03

房地产,何时企稳

当下的中国经济,有两大风险和一个核心问题。

两大风险,一个是地方债务风险,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;另外一个是房地产风险。这两个风险相互关联。

一个核心问题是:当前经济的最大问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。翻译成白话就是,由于房价大跌,导致居民家庭和企业的净资产缩水、负债率上升,大家都不愿意加杠杆了,不愿意消费、不愿意买房,不愿意扩大再生产。

官方正在着手解决。

地方债问题,官方推出了“6+4+2”化债方案。

6万亿是增量,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。一次性报批,分三年实施。

4万亿是腾挪,是从原本就有的每年额度债务增量中拿出8000亿元,连续五年合计4万亿,用于化债。

2万亿是延期,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,仍按原合同偿还。也即这2万亿,到期后不用着急偿还,仍按照原合同延期偿还。

化债,虽然是债务置换,也即变更了债务性质。理论上,这笔钱只是从地方政府手中过渡一下,让你借一笔低利息的显性债务去偿还高利息的隐性债。

地方政府手中,好像依旧没有钱剩下。

但化债最大的好处在于,让地方暂时忘记要还债的烦恼,让烦恼延后。

如此一来,地方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发展经济。

原本的财政收入,就可以不着急去还债,可以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,用于产业投资,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。

房地产问题,过去三年一直在解决。9月末大幅降低了京沪限购门槛,深圳外围区限购取消,广州全面放开。

这两天,财政部又下调了契税、增值税促进成交。

但这两个风险化解,需要较长周期,地方债问题是一个积累了多年的顽疾,目前也只是将烦恼延后而已。

房地产问题背后,是经济复苏问题,是库存问题,是人口问题,是杠杆率问题,不是那么快就能够解决的。

国际知名投行高盛,发布了近日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新研判,这份报告中披露了很多数据:

第一,高盛给出了一个天量数据,即中国目前未售出的房地产库存(如果全部建成)高达93万亿。

今年全年大概也就能卖出9万亿左右,而且还在下跌。这个广义库存,需要十多年才能消化掉。

所以,最近自然资源部推出了地方债回购房企土地的方案,但其中的价格拉锯是个漫长的过程,也是一个持久战。

第二,此外高盛盘点,预计2024年房地产总债务在59万亿,这还不包括预售定金在内。

房地产债务巨额债务,意味着房企出清仍会继续,也意味着房企降价卖房换取现金流的诉求,也会越来越强烈。

基于这两点,高盛给出了自己的预判:

第一、中国新房房价将在2025年底企稳,2027年将略微增长2%;同时二手房房价将在2026年逐步稳定;

第二、从现在到25年底,中国房价有可能再下跌20%到25%;

第三、 2025年到2027年新房市场销售额将稳定在8万亿水平。

事实上,本号在去年也预测过,房地产下跌到一定程度后,未来会在房屋老旧之下的自然更迭需求和改善需求平衡之下,维持在七八万亿的市场。

8万亿,可能是个底。但到底之后,不一定是反弹,大概率是长期维持在低位水平。

而且,按照人口趋势来看,这个8万亿也不见得能维持多久。

而房价,可能会持续阴跌很多年,很难再起来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食安快线通用版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